前一篇:鶴答鵝 后一篇:送后集往廬山東林寺兼寄云皋上人
談氏小外孫玉童
外翁七十孫三歲,笑指琴書欲遣傳。
自念老夫今耄矣,因思稚子更茫然。
中郎余慶鐘羊祜,子幼能文似馬遷。
才與不才爭料得,東床空后且嬌憐。
[談氏初逝。]
中郎余慶①鐘②羊祜③子幼能文似馬遷④①中郎余慶:東漢中郎將蔡邕無子,只有女兒文姬,她繼承了蔡邕的四千冊書籍和通曉音樂的才能。后因用作女承父業的典故。這里以蔡邕和蔡文姬喻談氏父女。余慶,舊指先代的遺澤。 ②鐘:相當于,類似。 ③羊祜:西晉大臣,曾以尚書左仆射都督荊州諸軍事,出鎮襄陽。在鎮十年,開屯田 ,儲軍糧,作一舉滅吳的準備。曾屢請出兵滅吳,未能實現。 ④馬遷:指司馬遷。
七律《談氏小外孫玉童》作于洛陽。這兩句乃恭維談氏父、女、外孫三代——談氏有羊祜的遺風,他的女兒女承父業,外孫年幼能文,頗具司馬遷的文才。用典巧妙,不覺其贅。
【作者小傳】:白居易(772—846)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今陜西渭南人。早年熱心濟世,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,并力求通俗,所作《新樂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確實做到了“唯歌生民病”、“句句必盡規”,與杜甫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別”同為著名的詩史。長篇敘事詩《長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,“宦途自此心長別,世事從今口不開”,但仍寫了許多好詩,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寫過一些小詞。贈劉禹錫詩云: “古歌舊曲君休聽, 聽取新詞《楊柳枝》”,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頗具朦朧之美,后世詞人如歐陽修、張先、楊慎,都極為贊賞。
古詩詞選讀:
詳見《漢語大辭典》中華詩詞(界面見下圖),提供9萬多首古詩詞,可按標題、內容、條件等多種方法查詢。
下載網址:http://www.hydcd.com/softdown.htm

更多內容請查看【漢語大辭典】。
關于查詢上一句、下一句是什么,如有疑問,請與我們聯系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