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:竹窗 后一篇:逍遙詠
曲江感秋二首
元和二年秋,我年三十七。長慶二年秋,我年五十一。
中間十四年,六年居譴黜。窮通與榮悴,委運隨外物。
遂師廬山遠,重吊湘江屈。夜聽竹枝愁,秋看滟堆沒。
近辭巴郡印,又秉綸闈筆。晚遇何足言,白發映朱紱。
銷沉昔意氣,改換舊容質。獨有曲江秋,風煙如往日。
疏蕪南岸草,蕭颯西風樹。秋到未幾時,蟬聲又無數。
莎平綠茸合,蓮落青房露。今日臨望時,往年感秋處。
池中水依舊,城上山如故。獨我鬢間毛,昔黑今垂素。
榮名與壯齒,相避如朝暮。時命始欲來,年顏已先去。
當春不歡樂,臨老徒驚誤。故作詠懷詩,題于曲江路。
【注釋】:
原序:元和二年、三年、四年,予每歲有《曲江感秋》詩,凡三篇,編在第七集卷。是時予為左拾遺、翰林學士。無何,貶江州司馬、忠州刺史。前年,遷主客郎中、知制誥。未周歲,授中書舍人。今游曲江,又值秋日,風物不改,人事屢變。況予中否后遇,昔壯今衰,慨然感懷,復有此作。噫!人生多故,不知明年秋又何許也?時二年七月十日云耳。
【作者小傳】:白居易(772—846)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今陜西渭南人。早年熱心濟世,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,并力求通俗,所作《新樂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確實做到了“唯歌生民病”、“句句必盡規”,與杜甫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別”同為著名的詩史。長篇敘事詩《長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,“宦途自此心長別,世事從今口不開”,但仍寫了許多好詩,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寫過一些小詞。贈劉禹錫詩云: “古歌舊曲君休聽, 聽取新詞《楊柳枝》”,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頗具朦朧之美,后世詞人如歐陽修、張先、楊慎,都極為贊賞。
古詩詞選讀:
詳見《漢語大辭典》中華詩詞(界面見下圖),提供9萬多首古詩詞,可按標題、內容、條件等多種方法查詢。
下載網址:http://www.hydcd.com/softdown.htm

更多內容請查看【漢語大辭典】。
關于查詢上一句、下一句是什么,如有疑問,請與我們聯系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