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: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后一篇:月下獨酌其二
月下獨酌其一
花間一壺酒。
獨酌無相親。
舉杯邀明月。
對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飲。
影徒隨我身。
暫伴月將影。
行樂須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。
我舞影零亂。
醒時同交歡。
醉後各分散。
永結無情游。
相期邈云漢。
【注解】:
花間一壺酒。 ( 間一作下, 一作前 )
相期邈云漢。 ( 邈云漢一作碧巖畔 )
1、將:偕,和。
2、相期:相約。
3、云漢:天河。
【韻譯】:
準備一壺美酒,擺在花叢之間,
自斟自酌無親無友,孤獨一人。
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,
低頭窺見身影,共飲已有三人。
月兒,你那里曉得暢飲的樂趣?
影兒,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!
暫且伴隨玉兔,這無情瘦影吧,
我應及時行樂,趁著春宵良辰。
月聽我唱歌,在九天徘徊不進,
影伴我舞步,在地上蹦跳翻滾。
清醒之時,咱們盡管作樂尋歡,
醉了之后,免不了要各自離散。
月呀,愿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,
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,再見!
【評析】:
原詩共四首,此是第一首。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,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。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,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,由不孤獨到孤獨,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。
李白仙才曠達,物我之間無所容心。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。詩首四句為第一段,寫花、酒、人、月影。詩旨表現孤獨,卻舉杯邀月,幻出月、影、人三者;然而月不解飲,影徒隨身,仍歸孤獨。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,從月影上發議論,點出“行樂及春”的題意。最后六句為第三段,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,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。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,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、狂蕩不羈的性格。
邀月對影,千古絕句,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,背面看,卻極度凄涼。
【作者小傳】:李白(701-762)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,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。他祖籍隴西(今甘肅),一說生于中亞,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,壯年漫游天下,學道學劍,好酒任俠,笑傲王侯,一度入供奉,但不久便離開了,后竟被流放到夜郎(今貴州)。 他的詩,想象力“欲上青天攬明月”,氣勢如“黃河之水天上來”,的確無人能及。北宋初年,人們發現《菩薩蠻》“平林漠漠煙如織”和《憶秦娥》“秦娥夢斷秦樓月”兩詞,又尊他為詞的始祖。有人懷疑那是后人所托,至今聚訟紛紜。其實,李白的樂府詩,當時已被之管弦,就是詞的濫觴了。至于歷來被稱為“百代詞曲之祖”的這兩首詞,格調高絕,氣象闊大,如果不屬于李白,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?
古詩詞選讀:
詳見《漢語大辭典》中華詩詞(界面見下圖),提供9萬多首古詩詞,可按標題、內容、條件等多種方法查詢。
下載網址:http://www.hydcd.com/softdown.htm

更多內容請查看【漢語大辭典】。
關于查詢上一句、下一句是什么,如有疑問,請與我們聯系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