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:昔與微之在 后一篇:晚燕
垂釣
臨水一長嘯,忽思十年初。
三登甲乙第,一入承明廬。
浮生多變化,外事有盈虛。
今來伴江叟,沙頭坐釣魚。
【注釋】:
白居易的故鄉下邽濱臨渭水,姜太公釣魚的古老傳說就發生在這里。白居易早年便愛釣魚,并寫過很好的釣魚詩,如《渭上偶釣》就是膾炙人口的名篇!洞贯灐穭t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,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《渭上偶釣》所表現的閑適情懷迥異。
起句“臨水一長嘯”采用情感迸發式的寫法領起全篇,把臨水垂釣與發泄悲憤情緒融合起來,痛定思痛、長歌當哭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,給人以震撼靈魂的感染力。緊接著便回首往事,概述人生旅途的變化,宦海沉浮、仕途得失、人間冷暖、世事盈虛,盡在一聲長嘯之中!笆瓿酢敝笐椬谠褪辏815)初。這一年,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刺死,白居易首先上書“急請捕賊,以雪國恥”,卻被腐敗官僚集團所惡,終被貶為江州司馬。江州治所潯陽(今江西九江),詩中“臨水”之“水”和“江叟”之“江”均指潯陽江,即長江在九江市的一段。江州之貶在詩人心靈所造成的陰影時刻折磨著他,即使臨水垂釣時也揮之不去!昂鏊肌币徽Z正這種心理狀態的真切表現。
白居易的人生道路和詩歌創作道路,以江州之貶為界,可劃分為前后兩期,前期為“志在兼濟”時期,后期為“獨善其身”時期。此詩頷聯“三登甲乙第,一入承明廬”,是詩人對前期一帆風順、春風得意情景的追溯,也是對貶謫所受精神創傷的反襯!凹滓业凇敝缚婆e考試錄取時所評定的等第,第一等為甲第,次等為乙等,應考中式稱為“登第”。白居易于德宗貞元十六年(799)中進士,貞元十八年應拔萃科考試入甲等,憲宗元和元年(806)又參加“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”考試入第四等,故自稱“三登甲乙第”,“承明廬”原為漢代承明殿旁屋,侍官值宿所居之屋為廬,后因以入承明廬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。白居易登進士第后,授秘書省校書郎,元和初授翰林學士、任左拾遺,故自稱“一入承明廬”。那時,他既利用詩歌“補察時政”、“導泄人情”,往往使權貴們聞聲變色。這自然給詩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?上Ш镁安婚L,逝者如流,這種回憶也帶有濃濃的苦澀味了。
后兩聯則表現了詩人后期的思想變化。頸聯中的“浮生”即人生!巴馐隆敝甘朗;“盈虛”意即圓滿與空虛。這一聯寫的是詩人身遭貶謫、飽經風霜之后對世事人生的重新審視,也是他尋求心理平衡的一種自慰?梢钥闯,白居易頭腦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漸讓位于釋、道出世思想。全詩以“今來伴江叟,沙頭坐釣魚”作結,輕快瀟灑中隱含著深沉的苦悶,自我排遣中透露也幾分達觀。大詩人果真要陶醉于“臥房階下插漁竿”(家園三絕)的漁隱境界了!
【作者小傳】:白居易(772—846)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今陜西渭南人。早年熱心濟世,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,并力求通俗,所作《新樂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確實做到了“唯歌生民病”、“句句必盡規”,與杜甫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別”同為著名的詩史。長篇敘事詩《長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,“宦途自此心長別,世事從今口不開”,但仍寫了許多好詩,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寫過一些小詞。贈劉禹錫詩云: “古歌舊曲君休聽, 聽取新詞《楊柳枝》”,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頗具朦朧之美,后世詞人如歐陽修、張先、楊慎,都極為贊賞。
古詩詞選讀:
詳見《漢語大辭典》中華詩詞(界面見下圖),提供9萬多首古詩詞,可按標題、內容、條件等多種方法查詢。
下載網址:http://www.hydcd.com/softdown.htm

更多內容請查看【漢語大辭典】。
關于查詢上一句、下一句是什么,如有疑問,請與我們聯系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