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:聞樂感鄰 后一篇:贈夢得
戊申歲暮詠懷三首
窮冬月末兩三日,半百年過六七時。
龍尾趁朝無氣力,牛頭參道有心期。
榮華外物終須悟,老病傍人豈得知。
猶被妻兒教漸退,莫求致仕且分司。
唯生一女才十二,只欠三年未六旬。
婚嫁累輕何怕老,饑寒心慣不憂貧。
紫泥丹筆皆經手,赤紱金章盡到身。
更擬踟躕覓何事,不歸嵩洛作閑人?
七年囚閉作籠禽,但愿開籠便入林。
幸得展張今日翅,不能辜負昔時心。
人間禍福愚難料,世上風波老不禁。
萬一差池似前事,又應追悔不抽簪。
榮華外物終須悟老病傍人豈得知
原詩是一首七律。這兩句是說,人終究都會明白,榮華富貴是身外之物,不值得留戀;但是,年老多病的時候,總要靠著別人生活,這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。用淺顯的語言,闡發生活的真理和實情,耐人深思。
人間禍福愚①難料世上風波②老不禁③
①愚:自稱之謙詞。 ②風波:比喻動蕩不定。此指仕途之坎坷、險惡。 ③不禁:經受不住。 ④戊申:唐文宗大和二年(公元828年),是年,白居易任刑部侍郎。
原詩是一首七律。有“七年囚閑作籠禽,但愿開籠便入林。幸得展張今日翅,不能辜負昔時心”之句。白居易從唐憲宗元和十年貶江州司馬到唐穆宗長慶元年任中書舍人,中經忠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知制誥,前后七個年頭,是白居易最坎坷的時期,因而他自比為“籠中鳥”。如今,任刑部侍郎,他欲展翅翱翔,實現昔日的宏愿。然而,縱觀自己坎坷的歷程,足證人生禍福實難自料,宦海風波,仕途艱險,自己已屆老年,再經不起了。萬一再有個差池,就追悔莫及。于是,“莫求致仕且分司”的打算,即付諸實施。次年(大和三年),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的閑職,專住洛陽。此后,再未擔任過什么實際職務,但贏得了老年的平安。這兩句詩乃是飽經宦海風波之人的經驗之談。
【作者小傳】:白居易(772—846)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今陜西渭南人。早年熱心濟世,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,并力求通俗,所作《新樂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確實做到了“唯歌生民病”、“句句必盡規”,與杜甫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別”同為著名的詩史。長篇敘事詩《長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,“宦途自此心長別,世事從今口不開”,但仍寫了許多好詩,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寫過一些小詞。贈劉禹錫詩云: “古歌舊曲君休聽, 聽取新詞《楊柳枝》”,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頗具朦朧之美,后世詞人如歐陽修、張先、楊慎,都極為贊賞。
古詩詞選讀:
詳見《漢語大辭典》中華詩詞(界面見下圖),提供9萬多首古詩詞,可按標題、內容、條件等多種方法查詢。
下載網址:http://www.hydcd.com/softdown.htm

更多內容請查看【漢語大辭典】。
關于查詢上一句、下一句是什么,如有疑問,請與我們聯系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