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:漁父 后一篇:漁父
漁歌子
西塞山前白鷺飛,[1]
桃花流水鱖魚肥。[2]
青箬笠,[3]
綠蓑衣,
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【注釋】:
[1]西塞山:即道士磯,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。
[2]鱖(音貴)魚:俗稱“花魚”、“桂魚”。
[3]箬笠:用竹篾編成的斗笠。
此調原為唐教坊曲,又名《漁父》。分單調、雙調二體。單調二十七字,平韻,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。雙調,五十字,仄韻。
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,寄托了作者愛自由、愛自然的情懷。
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,從容自適的漁父,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、煙雨迷蒙的圖景。雨中青山,江上漁舟,天空白鷺,兩岸紅桃,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,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。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,也反映了他高遠、沖澹、悠然脫俗的意趣。此詞吟成后,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,而且還流播海外,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,嵯峨天皇的《漁歌子》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,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。
又,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,恐非是。張氏《漁歌子》詞共五首,分詠西塞山、釣臺、松江、雪溪、青草湖,泛言江湖漁釣之樂,其地都不在湖州。當依陸游《入蜀記》所說,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:“磯一名西塞山,即玄真子《漁父辭》所謂‘西塞山前白鷺風’者!碧K軾謫居黃州時,曾游其地,有云:“元真語極清麗,恨其曲度不傳,加其語以《浣溪沙》歌之!保ㄐ旄耳p鴣天》詞跋,見《樂府雅詞》卷中)蘇軾《浣溪沙》詞:“西塞山前白鷺飛,散花洲外片帆微!鄙⒒ㄖ藜丛陂L江之中,與西塞山相對。徐俯《鷓鴣天》詞:“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镢魚肥。朝廷若覓元真子,晴在長江理釣絲!币嘁晕魅皆陂L江邊。
這首詞雖色彩鮮明,初看也只是一幅風景畫而已,為什么千古傳誦,回味無窮?原來在這青山綠水中,還有一位超脫名利的漁父在,他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,自樂其樂,無復風波之患。而古往今來,多少人在塵世的風波中顛顛簸簸,或者經歷過狂風暴雨,或者受不了凄風苦雨,很少有時間領略人生的樂趣,忽然面對著這不須害怕不須愁的斜風細雨,能不別有一番感慨?
古詩詞選讀:
詳見《漢語大辭典》中華詩詞(界面見下圖),提供9萬多首古詩詞,可按標題、內容、條件等多種方法查詢。
下載網址:http://www.hydcd.com/softdown.htm

更多內容請查看【漢語大辭典】。
關于查詢上一句、下一句是什么,如有疑問,請與我們聯系。謝謝!